| 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 发布时间: | 2025/11/28 15:20:01 | 人气: | 3 |
中国民营企业都能造高超弹了,这你敢相信?
据报道,四川凌空天行科技,居然对外推出了一款命名为驭空戟-1000高超弹。
光听这名字就够霸气了,更别提它的性能参数。
简直是把“降维打击”四个字写在了太平洋对岸的脸上。
官方介绍视频显示,该导弹支持500-1300公里射程,可完美覆盖第一岛链;
5-7马赫的飞行速度,现有绝大多数防御系统在它面前形同虚设。
拥有360秒动力巡航时间。
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依靠惯性滑翔,而是在中段拥有持续的动力支持,大大增加了射程和末端存能,让拦截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采用类似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可在大气层内进行长距离滑翔以及末端机动变轨。
具备自动识别目标、躲避威胁等智能特性,可通过陆基发射车部署,专门针对海上移动平台和各类舰艇实施精准打击。
更离谱的是,他们把最烧钱的两个痛点直接干碎了。
首先就是防热材料。
传统高超音速飞行器,通常使用昂贵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或者烧蚀涂层。
这些材料,不仅成本高昂且加工周期长。
而凌空天行,直接宣布采用了“改性特种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主要防热结构。
没错,你没听错,就是水泥!
经过特殊改性后,这种材料在1800℃以上的气动加热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结构完整。
而成本却只有传统材料的零头。
再者就是元器件标准。
全弹90%以上的零部件采用工业级标准件,而非航空航天级标准件。
直接把单发成本压到了传统高超音速导弹的1/15。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国防预算下,中国可以生产出数量级压倒对手的高超音速武器储备,形成饱和攻击的绝对优势。
据业内人士估算,一发驭空戟-1000的出厂价,可能仅在1200-1800万元人民币左右。
相比美国仍在PPT阶段的高超弹,单发预计1.1亿美元,简直是“白菜价中的白菜”。
这下真的可以说,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已经彻底“白菜化”了。
这让老美情何以堪?
他们研发了二十多年,花了几百亿美元,至今都没有一款高超弹正式服役。
而中国不仅国家队早已列装,连民营队也开始拿出货架产品。
当你发现对手连水泥都能玩出花来,你才会明白什么叫体系碾压。
最炸裂的,还是宣传片的末尾。
凌空天行直接拿介入台海的外军军舰和日本列岛作为打击目标。
相对于官方相对保守的风格,民企真是霸气侧露,一点也不藏着掖着,估计日本那边又得破防了。
小日子以为在与那国岛装了攻击性武器,我们这就没招了?
你岛上的雷达还没开机,我们的高超弹就已经到你脸上了。
nimg.ws.126.net-2.jpeg
只要祖国一个眼神,民间自发力量足以确保摧毁鬼子,而且还是量大管饱的那种。
有意思的是,凌空天行此前发布了“云行”超音速飞机、“窜天石猴”、“筋斗云JINDOU-400S”超音速飞机发动机。
一个搞发动机的,如今“跨界”到了导弹领域,而且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这速度放到美国,估计连立项审批都走不完。
很多人以为中国军工“全靠几大央企扛大局”,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只看总成商和主要分包商,央国企确实占绝对多数;
但是如果再往下面拆解二级、三级分包商,那民营企业的名字,便密密麻麻出现。
美国制裁的中国军工相关企业里,民营企业占7成左右。
大部分是规模不大的专精特新企业。
它们藏在各种产业园里,低调得连本地人可能都不知道他们在干啥。
好家伙,工业大摸底,一摸一个不吱声,原来都是隐形王者。
工业克苏鲁的恐怖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颠覆者来自哪个车间。
这种全民皆兵式的工业动员能力,才是让对手夜不能寐的真正战略威慑
| 还没有对此评论!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