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开在山村里的咖啡店,一天收入一万多元。
荆竹村的乡村旅游有多火,村民冉光芳有发言权。她在荆竹村的 “无有图书馆”当咖啡师。今年夏天生意最好那天,平均40元一杯的咖啡,她卖了几百杯,收入破万。
还真有这么多人要跑到山里,喝一杯咖啡才舒坦。
去年12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了当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重庆市武隆区荆竹村成功入选。该评选始于2021年,截至2022年,中国有4个乡村入选。荆竹村位列其中,有何过人之处?
答案也许就在这一杯咖啡中。
荆竹村位于武隆仙女山山腰。秋日,我们乘车上山。沿途银杏渐黄,芦苇摇曳。仙女山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金字招牌,尽管避暑季才过、赏雪期未至,但盘山公路上,仍有不少旅游大巴,载着错峰的游客。
武隆旅游主打喀斯特自然景观。形成在120万年前、长度近3公里的溶洞芙蓉洞,三座平均高度超过300米的天然石拱桥天生三桥,深度近300米的天坑等天然、独特的旅游资源让武隆蜚声国际,还成为《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等电影的取景地。
但武隆也有“幸福的烦恼”:境外等远程客流占比近七成,游客冲着知名景区来,坐旅游大巴“快进快出”,景区除了卖门票,没啥其他收入。即便挨着景区的荆竹村等乡村,也难以分到一杯羹。
怎样留住游客?传统观光游已经难以满足多样化、分众化的需求,武隆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满足高品质生活的休闲度假游产品。
此时,结合乡村振兴,荆竹村实施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提升村容村貌和乡村旅游接待能力。设计师利用当地的石砖、木材,将农民的老土房、烤烟房改造成乡村民宿、森林图书馆,为村庄注入了生机活力,也为武隆旅游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不去热门景区拍照打卡,也可以在森林中漫步,对着天坑峭壁放空,在木屋、帐篷小住,看云海和星空。如同时下流行的城市慢游概念,荆竹村走的就是乡村慢游路线。
乡村慢游,自然美景、清新空气、新鲜蔬菜不在话下,城市品质生活的设施和服务,也必不可少。比如网络、一杯现磨的咖啡,就是标配。
“喝拿铁还是美式?”53岁的冉光芳问我。图书馆敞开的门外,一群羊挂着铃铛,慢慢走过。为了看她拉花,我要了拿铁。
她边做咖啡边和我聊天。几年前,她还在村里种地,没喝过咖啡。图书馆开门后,她在这里做清洁、洗咖啡杯,没事时在一旁跟着比她小20多岁的咖啡师傅学做咖啡,还拿个小本记录。师傅对她说,做咖啡自己先得会喝。冉光芳下午3点喝了一杯,“苦得不得了”,那天到晚上12点都没睡着。为了练咖啡拉花,她特意买了两壶酱油。酱油兑水当咖啡,洗洁精当奶。一壶酱油用完,拉花也练成了。
说话间,她来回晃动拉花杯,拉出了一个心形图案。
冉光芳说,她想不到会有这么多游客到自己住的村里玩。有的游客,在图书馆落地玻璃窗边,一坐就是半天。还有几位游客,连续几天沿着公路走很远的路来喝咖啡。冉光芳不相信他们是走路来的,游客还给她看微信步数。
不只是咖啡。在荆竹村,满足乡村慢游的多样化业态正在形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科技特派员胡蕾,是荆竹村寻梦园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顾问。胡蕾带领村民种起了100亩蓝莓、桃、李、葡萄、梨等水果,每年6月底到9月底,不少游客在果园内采摘高山水果,体验乡村采摘,也带动了村里农家乐的生意。荆竹村过去闲置的一处天然洞穴,今年夏天也被打造成洞穴餐厅,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坐在巨大穹顶的洞穴内品尝重庆火锅、土鸡汤锅等特色美食。
目前,荆竹村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武隆将荆竹村的经验推广到当地其他乡村,天池苗寨、呐溪原乡、大田湿地人家、犀牛古寨、堰塘村等乡村旅游点遍地开花。
武隆区委书记何庆说,武隆正在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旅游“三次创业”,不是再造几个景区,不是单纯追求游客数量增长,而是用活现有资源,为游客创造消费场景,做深产业链,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荆竹村也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
在荆竹村,我想多停留一会儿。喝着咖啡,期待荆竹村的乡村慢游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