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3/5/8 15:21:15 | 人气: | 71 |
“旅游+艺术+扶贫”的创新工作思路,正成为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鲜活动力。
岩石长出非遗艺术 炼出景区人气高涨 秋高气爽,刚立秋不久的叠石花谷,迎来国内的游客。 景区很大气,和周边环境融合得很好,用石头堆砌成的大门非常壮观、非常漂亮。 在叠石花谷,来自四川的游客郑女士激动地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分享她的喜悦心情。 来自各地游客边欣赏游览边陶醉震撼其中。 对叠石花谷点赞的不只是郑女士。
游客钟先生一家8口从海南到重庆旅游,特意到酉阳感受叠石花谷的魅力。叠石花谷,景区的核心资源是形成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叠层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记录着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蓝藻的生活“足迹”,“它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叠层石和分布最广泛的寒武纪海生化石沉积地,在生物演化、古气候演变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景区工作人员彭庆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景区开放以来在周边区县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众多游客,随着国内跨省团队旅游的恢复,叠石花谷更是吸引了山东、广东等外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走进叠石花谷,我国最大的叠石艺术大门引入眼帘,纵深19米的艺术大门给人无可比拟的视觉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十二月神柱,每根高约3米、重达约10吨,围绕“天圆地方”理念和月份顺序依次排列,质地坚硬,直插蓝天,让人仿佛走在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史前巨石柱。利用乱石天坑打造的网红景观叠石魔坑,有风调雨顺之意。滑索、铁索横跨峡谷,惊险刺激。巨型石柱,威武阳刚,顶天立地。
整个叠石花谷以巫傩文化为载体,将傩戏、傩神、传统婚嫁、祭祀等传统傩文化融入景观创作,展示了土苗巫傩文化。
叠石花谷营运中心副主任周永乐介绍,景区在打造时邀请了国内知名雕塑艺术大师创作,让叠石大门、十二月神柱石阵、叠石魔坑、开山大将、天作之合、二十四戏神等叠石景观景区处处闪动着千年非遗的无尽神韵和文化的芬芳,一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
艺术振兴乡村 炼出酉阳乡建魅力
从酉阳县城出发,驱车12公里,约30分钟即可到达板溪镇,过去大规模叠石层化石高低起伏、嶙峋错落,是过去人们眼中的“不毛之地”。
如今的板溪镇自然遗迹、传统人文和现代艺术在这里同台演绎,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已然是一幅生动且艺术氛围浓厚的乡村振兴美景。
时间回溯到三年前。
板溪镇由于石漠化严重,土地产出率低下,人地矛盾严重,使得这里的人们长期处于贫困线以下。
2017年2月,酉阳板溪镇迎来古生物调查组。这一次,改写了贫瘠土地的历史,那些石漠化严重的荒地上的石头,竟然是5亿年的寒武纪叠层石化石!
古生物专家大喜过望,村民欣喜若狂,这个消息也让酉阳人激情澎湃。
如何把荒石变“宝石”?
酉阳县在通过考察研究后,决定采用旅游扶贫的方式,建设叠石花谷生态园旅游示范项目,来解决杉树湾村和扎营村的人地矛盾问题,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同时,通过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来防治杉树湾村和扎营村石漠化问题。
2017年10月,酉阳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立足乡村振兴,围绕“旅游+叠石遗迹+傩文化+乡村艺术”,开发打造叠石花谷文旅融合发展景区。从石漠化土地治理到改变农业发展形态,再到旅游开发的蜕变,酉阳用了2年的时间。
还没有对此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