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期是冬小麦春季恢复生长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小麦群体的大小,也就是分蘖成穗和最终产量。那什么小麦返青期,在专家判断和大众判断上的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此文希望大家能统一认知,减少沟通成本。也把自己对小麦的观察和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小麦返青期的标准或者说特征特点是什么1. 进入小麦返青期的形态特征:心叶生长,越冬后首片新叶展开(心叶长度1-2cm);叶色变化,基部叶片由枯黄转为青绿; 分蘖,单株新增1-2个有效分蘖;根系,次生根系日均增长0.5-1cm。注:这四个标准,以心叶生长为标志,田间50%的主茎的心叶生长超过1厘米时认定为小麦进入返青期。其他指标难以量化和判断。叶色转变这一条是有实际应用的。基部叶片由枯黄转青绿,这是我们开始喷雾药剂和肥料的标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可以进行病虫草害以及叶面肥的喷施了,在这之前药效会有折扣。
这也是为何有专家说,小麦用药要在返青末期,本质上指的也是小麦整株转绿后再用药,而不是在只有新叶转绿时就开始用药。但对于麦田尖叶杂草的防治来说,对于壮苗田,对应的杂草是否返青(整株转绿)为施药时间确定的重要判断因素,再结合天气和药剂使用要求以及实际条件等综合确定田间作业的时间。最后要注意:不同品种、不同水肥土环境,返青时间会有差异。春性的返青早,冬性的返青稍晚。晚播苗、水肥早的返青就早。阳坡返青早等等。
2. 生理指标:地温阈值,5cm地温连续3日≥3℃。有效积温,需≥0℃积温50-80℃·d; 土壤墒情,耕层含水量18-22%;叶龄指数,主茎叶龄达5.5-6.0片。注:生理指标我们没有工具,不好判断。但叶龄是个好指标,好好学学,有的玩,许多方面很好用。
二、发育进程监测1. 物候期:黄淮海地区2月下旬至3月中旬;- 长江流域提前10-15天;日均温达5℃进入快速生长期。2. 生长判断:群体茎蘖数是冬前3倍以上(亩茎数60-80万);干物质积累日增重0.3-0.5g/株;叶面积指数:0.8-1.2。 三、分类管理方案(一)调控水肥1、弱苗管理(亩茎<50万): - 提前5-7天追施尿素10-12kg/亩 - 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 保墒水15-20m³/亩(5-10cm地温>5℃)注:这个大家应该都懂了,弱苗早水早肥。
2、壮苗管理(亩茎60-80万): - 氮肥后移,起身期追施尿素8-10kg - 喷施芸苔素内酯(0.01-0.02mg/L) - 推迟灌溉至拔节初期注:壮苗推迟,很难做到,往往是不管大苗小麦,你家干了,我家干,然后一起都干了,不分苗情和地块儿。包地经营的要做好时间规划,大农户浇地一轮就需要1个月以上,整体效益第一位原则。
3、旺苗管理(亩茎>100万): - 15%多效唑30-40g/亩化控 - 推迟施肥至拔节后期 - 实施深中耕(8-10cm断根)注:除了化控,其他的很难做到。但是化控也是需要分苗管理的,可以参考前几篇文章。
(二)田间农技措施- 机械化镇压:3-5吨镇压器作业,保墒促根- 精准施药:15%噻虫嗪悬浮剂20ml+43%戊唑醇15ml/亩- 无人机飞防:亩喷液量1.5-2L,雾滴粒径200-300μm注:镇压不再说了,往期的视频和文章都有。说说飞防的药液量,每亩不要低于4升,别问为啥,照着干就对了。
四、异常天气应对措施1. 应对倒春寒- 寒流前3天:喷施5%氨基寡糖素800倍液- 霜冻后补救:0.5%尿素+0.2%硫酸锌修复- 受灾田块:增施3kg硫酸钾/亩促恢复2. 应对渍害- 开沟标准:间距8-10m,深度25-30cm- 地下水位控制:保持80cm以下- 根系活化:黄腐酸水溶肥(5kg/亩)冲施注:方法有,好多年没有见过这个动作了。劳动力问题,本质上也是成本问题。五、智能检测决策管理系统1. 卫星遥感监测:NDVI值0.3-0.45为返青期阈值;无人机多光谱成像识别缺素区域。
2. 智能决策系统:基于10cm地温、墒情传感器数据自动预警;产量预测模型误差率<8%。注:这个高科技后面学习下再给大家分享。具体措施需结合当地农技部门测报数据,北方麦区注意防寒保墒,南方注意清沟排渍。建议每3天进行田间诊断,动态调整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