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以来,淮河流域干旱少雨,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近来正处于灌浆结实期的小麦,因干旱加之高温,有不少地块的麦穗出现干枯的现象。据观察,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前茬秸秆还田时没有完全埋入土壤,小麦的根系扎在稻草上面,遇干旱、高温等天气,田间水分蒸腾量加大,导致这部分小麦干枯;二是今年干旱少雨的天气对蚜虫发生极为有利,造成小麦干枯。
目前管理技术对策上,有的大户采取田间漫灌的方法,笔者认为不可取。农谚说:“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就怕寸水。”说的是麦子刚刚钻出芽至起身拔节前,即使再大的降雨或者大水淹灌,小麦都不怕水;但是当麦子生长到起身拔节扬花灌浆成熟时,即使很少的水,都会引起麦子根系发黑,失去活力,导致青枯死穗等情况发生。

因此,灌浆结实期的麦子灌水一定要十分慎重。如果水灌上去后排水不及时,极易造成小麦根际土壤长时间充盈水分,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小麦根系会因田间蒸腾量加大,呼吸耗氧增强导致缺氧,进而活力大幅度下降,就会出现上水后2〜3天麦子发黄的情况。
针对目前干旱的实际情况,避免小麦灌浆结实后期“干热风”逼熟,管理技术建议如下:一是抗旱。用移动式喷灌机,配备大动力的拖拉机驱动,每亩喷水20〜30立方米,每天下午喷一次,连续喷3天。用抗旱水泵灌水的,可以采取进水口慢进洇灌的办法,让水慢慢进入田间,开机提水2〜3小时即停机,隔1小时后再开机提水,总之,让水沿田间墒沟前进,不让墒沟水漫上畦面;有条件的还可以浇水或滴灌。二是叶面补充营养液。每亩用磷酸二氢钾加腐植酸或氨基酸水溶液肥混合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如飞防,每亩用水量要达到5〜10升,间隔3天再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