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5/9/19 10:28:46 | 人气: | 50 |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与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防治对维护植物健康、生态平衡及城市形象具有关键意义。有效的防治措施可减少化学农药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同时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以下从病害、虫害分类及综合防治策略展开详细说明。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叶面病害
- 灰霉病
由真菌引起,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或灰色霉层,导致腐烂脱落,常见于花卉、蔬菜。防治需清除病部、改善通风,并喷施杀菌剂。
- 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病斑呈黑色圆形(叶片)或红褐色(果实),严重时叶片枯死。需清除病叶、加强养护,选用抗病品种。
- 霜霉病
叶片出现白色霜状霉层,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方法包括合理密植、降低湿度及使用抗病品种。
二、枝干与根部病害
- 枝干病害
- 腐朽病/溃疡病:分别由真菌和细菌引起,导致枝干腐朽、溃疡,需及时修剪病枝并增强树势,结合用药防治。
- 蚜虫病:蚜虫刺吸汁液引发枝叶萎缩,可通过清除虫卵或生物、化学防治控制。
三、 根部病害
- 根腐病/疫病:真菌导致根部腐烂、黑斑点,需消毒土壤、清除病根并选用耐病品种。
- 线虫病:线虫寄生根系,影响吸收功能,可采用土壤熏蒸或轮作防治。
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四、食叶害虫
包括鳞翅目(如美国白蛾)、鞘翅目幼虫等,啃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光秃。防治可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喷施辛硫磷等药剂。
- 刺吸式害虫
- 蚜虫/白粉虱: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黄化,可引入瓢虫等天敌,或使用吡虫啉、溴氰菊酯。
- 介壳虫:分泌蜡质壳覆盖枝干,造成树势衰弱,需人工刮除或喷施专用杀虫剂。
- 鳞翅目害虫
鳞翅目(学名:Lepidoptera),又名蝶蛾目、螟蛉目,包括各种蝴蝶和蛾,最明显的特征是覆盖在身上和翅上的鳞片以及长长的喙。鳞翅目有46个总科、126个科共超过16万个已被描述的物种,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的目,其中绝大多数种类取食植物,也是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害虫。
下面汇总了13类园林植物上常见的的鳞翅目害虫,附有高清照片,供大家参考。
1.刺蛾科
俗称洋辣子,幼虫蛞蝓形,常枝刺和毒毛,触及皮肤立即发生红肿,疼痛异常。蛹外常有光滑坚硬的茧。
2.毒蛾科
幼虫通称为毒蛾,具有特殊的长毒毛,在化蛹及羽化时毒毛也常附着在蛹及成虫上,可刺入人体皮肤,让皮肤瘙痒疼痛红肿。
3.舟蛾科
幼虫大多颜色艳丽,背部有明显的峰突,因幼虫栖息时只靠腹足固着、头尾翘起、受惊时不断摆动、形如龙舟而得名。
4.尺蛾科
幼虫也称尺蠖、造桥虫、步曲,身体圆而细长。尺蠖只有两对腹足,所在爬行时会将身体拱成弧形,然后前伸,一拱一拱的前进。
5.夜蛾科
本科种类较多,通称夜蛾。幼虫体粗壮,光滑,少毛,色较深。成虫一般暗褐色,密生鳞毛,傍晚及夜间飞行,有趋光性。
6.灯蛾科
因成虫趋光性强,夜间扑灯而得名。幼虫长有毛瘤,生有浓密的毛丛。蛹有丝质茧,茧上混有幼虫体毛。
7.草螟科
它们外形差别很大,有些亚科的品种栖息在草地上,很不起眼,另一些亚科的品种色彩艳丽。
8.天蛾科
成虫花纹多样,触角尖端有一小钩,是一类大型蛾子。幼虫粗大,身体上有许多颗粒,体侧大多有一列斜纹,尾部背面有尾角,俗称豆虫。
9.卷蛾科
小型到中型蛾类,因在幼虫时期往往卷叶为害而得名。除卷叶为害以外,这一类昆虫有的在树皮下蛀食坑道,有的蛀梢,也有的为害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和根。
10.枯叶蛾科
中大型蛾类,体躯粗壮,被厚毛,静止时形似枯叶而得名。幼虫大型多毛,有毒,常通称毛虫。
11.木蠹蛾科
中至大型蛾类,头部小,喙退化。幼虫粗壮,多为红色,前胸背板与臀板多具色斑,蛀食树干和枝梢,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12.凤蝶科
中到大型的蝶类,许多种类的后翅有修长的尾突。幼虫幼龄时颜色深暗,老龄时常为绿、黄色,有红、蓝、黑色斑纹。虫体光滑无毛,后胸隆起。
13.粉蝶科
中等大小的蝶类,色彩较素淡,一般为白、黄和橙色,多数种类的翅膀表面如被粉状。幼虫圆柱形、细长、胸部和腹部每一节都有皱环。
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方法包括综合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综合管理
主要是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减少害虫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冬季结合清园,剪除被害枝梢,扫除枯枝落叶并加以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虫源。
夏、秋梢生长期要注意抹芽控梢,及时摘除过早、过晚零星抽发的嫩梢,统一放梢。
物理防治
利用鳞翅目成虫的趋光性,可以使用诱虫灯诱杀成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生物,如草蛉、寄生蜂等,可以帮助控制鳞翅目害虫的数量。
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以选择使用以下几类农药:
酰胺类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四氯虫酰胺等,这些农药通过与害虫的肌肉细胞的鱼尼丁受体结合,使受体通道在非正常时间开放,导致害虫体内的钙离子无限制地释放到细胞质中,最终导致害虫瘫痪死亡。
大环内酯类农药:如甲维盐、阿维菌素等,这些农药对螨类、昆虫具有胃毒与触杀作用,但无杀卵效果。
苯基吡唑类农药:如虫螨腈,具有胃毒、触杀及一定的内吸作用,可防治抗性害虫。
昆虫生长调节剂:如虱螨脲、除虫脲、氟铃脲、甲氧虫酰肼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害虫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在3龄以前的幼虫期进行防治,因为此时幼虫较小,杀灭效果较好。同时,要注意兼顾各类鳞翅目虫害的发生时间和习性,例如高龄斜纹夜蛾白天喜潜藏在土里,所以在药剂防治时要注意树上地下一同喷施
五、地下与蛀干害虫
- 地下害虫
- 小地老虎/蛴螬:啃食根系导致苗木倒伏,可采用毒饵诱杀或土壤施用薄荷酮熏蒸。
- 蛀干害虫
- 天牛/木蠹蛾、桃红颈天牛、桑天牛等:幼虫蛀食树干,造成空洞或枯萎,防治需注射敌敌畏原液或释放寄生蜂。
- 松材线虫:通过媒介昆虫传播,需严格检疫、砍伐病木并处理土壤。
综合防治策略
预防与管理措施
1. 植物检疫与健康培育
- 严格检疫种苗,禁止携带危险性病虫害;优选抗逆品种,合理密植。
- 土壤消毒(如熏蒸)、种苗处理,避免连作易感病品种。
2. 养护管理优化
- 水肥管理:有机肥需腐熟,避免偏施氮肥;采用沟灌/滴灌,减少叶面湿度。
- 修剪与清洁:定期清除病枝、落叶,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
技术手段组合
-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瓢虫治蚜虫、寄生蜂治天牛),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
- 物理防治:灯光诱杀(趋光性害虫)、黄板诱杀(蚜虫、粉虱)、人工捕捉幼虫。
- 化学防治:优先选用低毒农药,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严格控制剂量与施药时间。
监测与应急机制
- 建立植保档案,专人负责虫情预测预报,制定年度防治计划。
- 发现疫情立即隔离处理,针对突发性病虫(如美国白蛾)启动统防统治。
防治工作的核心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结合生态调控、物理干预与科学用药,在保护植物健康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持续监测与动态管理,实现景观效益与生态安全的平衡。
还没有对此评论!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