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 发布时间: | 2025/10/23 15:27:40 | 人气: | 24 |
玉米鞘腐病是我国近年发现的玉米新病害,首次记录于东北春玉米区,近年来在甘肃各玉米种植区已普遍发生,且呈现加重为害趋势。该病害症状与玉米褐斑病、纹枯病、圆斑病存在相似之处,易混淆识别.

作为玉米生育中、后期病害,玉米鞘腐病主要危害叶鞘,核心发病期集中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充实期,典型症状表现为 “黑褐色腐烂”:
发病初期,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或褐色小点状病斑;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超过 5 厘米,多个病斑相互汇合后形成黑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后期斑块蔓延至整个叶鞘,导致叶鞘干腐,影响植株养分输送。
玉米鞘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类的层出镰孢菌,其生物学特性明确:
二、病原菌特性
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 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 28℃;大型分生孢子与小型分生孢子的萌发适温同样为 25℃~30℃,该温度区间利于病原菌繁殖与侵染。酸碱适应性适宜菌丝生长的 pH 值为 5~6,偏好微酸性环境。孢子特性该病原菌不产生厚垣孢子,主要依靠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与侵染。
目前玉米鞘腐病的侵染循环、发生流行规律仍在科研单位探究阶段,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与田间实践,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开展防治:
田间初步观察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建议种植户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优先选择经田间验证表现抗病、耐病的品种,从品种层面降低发病基础风险;避免盲目种植感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概率。
三、综合防治建议
(一)优先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 还没有对此评论!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