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 发布时间: | 2025/11/10 11:01:26 | 人气: | 30 |
小麦种植后,杂草的滋生会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降低。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除草作业至关重要。
除草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除草效果,过早或过晚除草都会影响小麦生长和除草质量,需重点关注两个关键阶段。
一般在小麦播种后3 - 4 周,此时小麦处于 3 - 5 叶期,杂草多为 1 - 3 叶期,根系较浅、抗药性弱,是除草的黄金时期。冬前气温通常在 10 - 15℃,这个温度区间既能保证药剂充分发挥作用,又能减少对小麦的刺激。同时,冬前除草可有效减少杂草在冬季的养分积累,降低来年春季杂草的发生量,避免杂草与小麦在返青期集中争夺资源。但需注意,若播种后遇到持续低温(低于 5℃)或阴雨天气,应适当推迟除草时间,待气温回升、田间无积水时再进行操作,防止小麦出现冻害或药害。
若冬前未能及时除草,可在次年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进行除草,此时小麦生长较为健壮,抗药性有所增强,而杂草经过冬季休眠后开始恢复生长,尚未进入旺盛期。不过,返青期除草需严格控制时间,一旦小麦进入拔节期,严禁使用除草剂。因为拔节期小麦茎秆快速生长,对药剂较为敏感,使用除草剂容易导致小麦茎秆畸形、空穗率增加,严重影响产量。通常当小麦株高超过 10 厘米,且田间有部分小麦开始拔节时,就应停止除草作业。
不同种类的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且小麦品种、生长阶段也会影响除草剂的选择,需根据实际情况精准选药。
小麦田间常见杂草分为阔叶杂草(如猪殃殃、播娘蒿、荠菜等)和禾本科杂草(如看麦娘、野燕麦、雀麦等),需针对性选择药剂。防治阔叶杂草可选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等药剂;防治禾本科杂草则可选择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等药剂。若田间同时存在两种类型杂草,可选择复配型除草剂,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两种单剂的合理混配,但要注意避免药剂之间发生拮抗作用,降低除草效果或产生药害。
部分小麦品种对特定除草剂较为敏感,例如一些弱春性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的耐受性较低,使用后易出现叶片发黄、生长受阻等药害症状,因此在选择除草剂前,需明确小麦品种特性,避免使用敏感药剂。此外,当小麦处于生病、受冻、干旱缺水等生长不良状态时,也应暂停使用除草剂,待小麦恢复正常生长后再进行除草,防止药剂加重小麦的生长胁迫,影响后续发育。
施药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和药剂使用规范(如剂量、稀释方法等),是决定除草效果和避免药害的重要因素,需严格把控。
施药时气温应控制在8 - 25℃,低于 8℃时,杂草生理活动减弱,药剂吸收和传导速度减慢,除草效果大幅下降;高于 25℃时,药剂易挥发,且小麦叶片蒸腾作用增强,可能导致药剂浓度过高,引发药害。同时,施药前需查看天气预报,避免在降雨前 24 小时内施药,防止雨水冲刷导致药剂流失,降低药效;风力大于 3 级时也不宜施药,以免药剂漂移到邻近的敏感作物(如棉花、大豆、蔬菜等)上,造成交叉药害。
严格按照除草剂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剂量。剂量过大易导致小麦药害,出现叶片枯萎、根系腐烂等问题;剂量过小则无法有效杀灭杂草,达不到除草目的。药剂稀释时,需采用清洁的井水或河水,避免使用浑浊水或含有杂质的水,防止水中的泥沙、有机物与药剂发生反应,影响药效。稀释过程中,应先在喷雾器中加入少量水,再加入药剂,搅拌均匀后补加水至规定容量,确保药剂均匀溶解,避免出现局部浓度过高的情况。此外,施药时喷雾器的喷头应距离小麦叶片 30 - 50 厘米,采用均匀喷雾的方式,保证杂草叶片能均匀附着药剂,同时避免药剂过多淋灌到小麦根部,减少根部药害风险。
| 还没有对此评论!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