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花生高产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适宜的土壤条件、科学的肥水管理、优良的品种选择、精细化种植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其中,土壤与肥水是高产的基础。

一、适宜的土壤条件
土壤是花生生长发育的基础,直接影响根系伸展、养分吸收、果针入土及荚果发育。要实现亩产 400-500kg 以上的高产目标,土壤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土质疏松通气。花生是地下结果作物,果针入土、荚果膨大均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尤其是 0-10cm 的结果层,土壤通气性至关重要。疏松的土壤能为根系生长提供充足氧气,促进根瘤菌固氮活动,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同时便于果针穿透土层,减少荚果发育过程中的机械阻力,降低空壳、瘪果发生率。适宜的土壤质地为沙壤土或轻壤土,土壤容重以 1.1-1.3g/cm3 为宜。若土壤黏重,需通过增施有机肥、深耕松土、掺沙改良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透水性;若土壤过沙,保水保肥能力差,需配套保墒措施和精准施肥技术,避免养分流失。
2. 土层深厚肥沃。高产花生田要求土层厚度至少 80-100cm,深厚的土层能为根系伸展提供广阔空间,增强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提高抗旱耐涝性,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
3. 酸碱适宜。花生对土壤 pH 值适应性较广,但不耐盐碱,适宜生长的 pH 值范围为 5.5-7.0。当土壤全盐含量超过 0.3% 时,会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导致出苗不齐、幼苗生长受阻;pH 值超过 7.6 时,土壤中磷、铁、锌等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易引发植株营养失调,出现叶片黄化、生长迟缓等问题;而花生耐酸性较强,pH 值 4.5 的土壤仍可生长,但酸性过强(pH<5.5)时,土壤中铝、锰离子浓度升高,会抑制根系生长,且钙的有效性下降,导致空壳率增加。因此,种植前需检测土壤 pH 值,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调节,碱性土壤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施用硫酸铵等酸性肥料改良,同时补充微量元素,避免营养缺乏。
二、较好的水浇条件
花生虽具有一定的耐旱、耐瘠性,但要实现高产,必须满足其关键生育期的肥水需求。
花生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差异较大。其中,播种至出苗期、开花至结荚期是水分敏感期,水分供应不足会直接影响产量。播种至出苗期需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60%-70%,若遇春旱、夏旱,土壤墒情不足,会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出苗不齐,甚至造成缺苗断垄,此时需及时造墒播种或播种后浇水保苗;开花至结荚期是花生需水高峰期,土壤含水量需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70%-80%,这一时期水分充足能促进开花授粉、果针入土和荚果膨大,若遇伏旱,会导致花量减少、果针枯萎、荚果发育不良,需及时灌溉补水,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或积水。而结荚后期至成熟期,需适当控制水分,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50%-60% 即可,此时水分过多易导致荚果发芽、烂果,降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