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5/8/6 9:01:20 | 人气: | 74 |
现在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日常购物、社交聊天,还是金融交易,都能在手机上轻松完成。
但恰恰因为大家习惯享受着这些便捷,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近期央视曝光了3款极其危险的APP,它们不仅能远程操控手机,还会再在不知不觉中遭遇转账、网贷等经济损失。
如此我们拿在手中的哪里还是手机啊,简直就是一颗随时会响的“手雷”。
央视报道诈骗APP
数字支付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而“云服务”这款app更是无数人的“生活助手”。
但央视在近期曝光,让“云服务”类APP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这类APP看似是提供远程协助的正规工具,实则是隐藏极深的木马程序。
它们常常以假冒的身份,伪装成电商平台或金融机构的客服,利用人们对这些平台的信任,编造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诱导用户下载。
警方通报
根据官方网站爆料,北京的安女士在某天就接到一条自称是“快递异常”的短信。
这条短信的内容看似十分真实,安女士因为经常网购,对快递信息比较关注,所以没有过多怀疑,便按照短信中的指示下载了“云客服”APP。
快递诱骗
进入APP后,骗子通过远程控制,一步步引导安女士将自己多张银行卡内的资金集中转移到了一张银行卡中。
在需要输入支付密码时,骗子狡猾地要求安女士放慢输入速度,并在输入后停留几秒钟。
这个细节就是骗子在利用“云客服”的屏幕共享功能,清晰地记录下了安女士输入的密码,从而牢牢掌握了资金转移的关键信息。
快递骗局
随后骗子又诱导安女士下载了另一款具有远程支付的软件,并指示她将银行卡贴在手机下方。
就这样,在安女士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卡内资金被全部转走。
安女士自述
更过分的是,骗子为了榨取更多钱财,还谎称资金已转入“安全账户”,将在2小时后返还,同时诱导安女士下载网贷软件申请贷款。
安女士起初信以为真,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骗局,总共被盗刷了3万多元。
“关闭百万保障”“取消会员扣费”等借口是他们最常用的话术,因为这些问题与用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紧张。
资金骗局
一旦用户被这些话术迷惑,下载并安装了“云服务”APP,便如同引狼入室。
刚安装完毕该APP会迫不及待地强制用户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像是给诈骗分子打开了一扇通往用户手机的大门。
他们可以实时监控用户每一个操作,银行卡密码、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甚至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都毫无保留地暴露在骗子的视线中。
央视曝光的诈骗软件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部分“云服务”APP还具备拦截来电的恶劣功能。
在用户遭受诈骗的关键时刻,反诈预警电话被无情拦截,导致用户完全陷入骗子的圈套,孤立无援,无法及时获得外界的提醒和帮助。
谨防电信诈骗
“中银会议”“银联会议”等APP乍一听给人一种非常正规、可靠的感觉,但事实却是诈骗集团精心炮制的“诈骗利器”。
它们巧妙地利用“银联”“中银”等大众熟知且信任的官方名称,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警惕心。
这些APP的诈骗套路环环相扣,第一步骗子会精心伪装自己的身份,冒充短视频平台或银行的客服人员。
“中银会议”诈骗软件
她们会说用户开通了自动扣费,或者买了某种保险,当用户紧张并信以为真时,骗子就进入了第二步。
他们会添加用户的联系方式,然后诱导用户下载“中银会议”等所谓的会议类APP。
最后一步,骗子会让用户在下载的会议APP中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功能。
一旦用户开启了这些功能,就如同将自己的手机完全交给了骗子。
远程操作权限
骗子会以指导用户操作的名义,将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尽收眼底。
更有甚者,骗子通过远程控制功能,能够直接操控用户的手机,轻松将用户账户内的余额全部转走。
北京警方就通报过一份案例,65岁的徐女士某天在家接到自称是某短视频平台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徐女士开通了一项每月自动扣费800元的保险服务。
远程操纵
徐女士年龄较大,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并不熟练,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着急。
这时对方顺势指示徐女士下载“中银会议”APP来办理取消业务。
徐女士没有多想,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通过“中银会议”软件与对方通话,并开通了屏幕共享功能。
共享屏幕诈骗
在对方“手把手”的指导下,徐女士一步步登录手机银行,进行密码操作和人脸识别。
直到银行卡内的余额被全部转走,徐女士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对于任何要求下载陌生APP并开启屏幕共享、远程控制功能的行为,都要坚决拒绝,避免自己辛苦积攒的积蓄被骗子轻易骗走。
央视曝光骗局
DAI-NFC这款APP的危害程度远超前面提到的两款APP,它给用户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资金损失,还可能让用户陷入网贷的深渊。
这款软件的核心诈骗手段之一是利用NFC功能进行盗刷,NFC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现在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具备这一功能。
手机NFC功能
正常情况下,NFC功能需要近距离接触且需要用户主动操作,并输入密码或进行指纹验证等确认操作,安全性是有一定保障的。
但DAI-NFC这款恶意APP却通过植入木马程序,巧妙地绕过了这些安全验证环节,实现了远程操控下的NFC盗刷。
更为恶劣的是,在盗刷用户银行卡资金后,骗子并不会就此满足。
远程转账
他们会继续编造谎言,谎称用户的资金已经被转入了所谓的“安全账户”,并承诺会在2小时后返还给用户。
但为了进一步榨取用户的钱财,他们会诱导用户下载网贷APP,以“验证还款能力”“解冻资金”等看似合理的理由,让用户在网贷平台上借款。
清空余额
用户在此时,往往因为之前资金被转走而感到焦虑和无助,又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就会按照骗子的指示去操作。
而一旦用户在网贷平台上成功借款,这些钱很快又会被骗子通过各种手段转走,用户不仅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积蓄,还背负上了沉重的网贷债务。
诱骗赚钱
不仅如此,DAI-NFC还会会将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通话记录等重要信息打包收集起来,然后出售给其他不法分子。
这些信息被贩卖后,很容易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环诈骗。
连环骗局
DAI-NFC的存在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给用户带来了全方位的危害。
为了避免遭受此类诈骗,用户要时刻保持警惕,不随意下载来源不明的APP,尤其是涉及到NFC功能的应用。
资金陷阱
这三款被央视点名的app,每一款都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对待手机上的每一个操作。
谨防电信诈骗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轻易下载未知来源的 APP,仔细管理手机应用的权限。
赶紧自查一下手机中是否存在这些危险 APP,如有就立即卸载!
还没有对此评论!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