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正式实施的《住房租赁条例》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房东税”,究其本质,乃是对个人出租房屋缴税事宜的规范落地,并非新设税种。综合政策要点与市场反馈,核心信息如下:
一、政策核心内容
强制备案与税费征收
房东需以实名方式签订租赁合同,并向房产管理部门进行备案,若违反此项规定,最高将面临10万元的罚款。不过,存在争议的是,这最高10万的罚款针对的是住房租赁企业,而非个人房东,参考信息在执行对象方面存在分歧。
租客可单方面申请备案,用于抵扣个人所得税(每月可抵扣800 - 1500元),税务部门会据此向房东追缴相应税款。但有观点认为,租客单方备案触发追税的说法较为片面,实际操作需依据合同而定,且部分地方暂未实施强制要求。
税费标准
住宅出租:综合税负约在9% - 12%(其中包含2% - 4%的房产税以及10%的个人所得税)。
非住宅(如商铺、公寓):税率高达37%(涵盖12%的房产税、20%的个人所得税以及5%的增值税)。
免税门槛
月租金不超过10万元的,可免征增值税。
其他关键规定
禁止单独出租厨房、阳台等非居住空间,违反者最高将被处以10万元罚款。
押金需存入监管账户,以防止中介挪用。
租购同权:租房家庭的子女可享有就近入学的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区房的炒作现象。
二、对房东与租客的实际影响
房东成本与应对策略
成本增加:以一套月租5000元的住宅为例,每年需缴纳税款约7200元(其中房产税2400元,个人所得税4800元)。若要维持原有收益水平,每月需涨租约600元。
避税风险:私下交易或拆分合同等行为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一旦租客进行备案,将触发税务核查。
市场挤压:拥有多套房产的持有者可能会抛售房源,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可能会激增。
租客的权衡与权益
租金上涨压力:多数房东可能会通过涨租的方式转嫁税负,例如在合同中添加“税费由租客承担”的条款。
权益保护:备案后,租客可享受个人所得税抵扣,同时禁止房东随意涨租或克扣押金。
居住成本攀升:叠加社保上涨等政策因素,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三、争议与市场反应
执行差异与现实困境
备案≠强制缴税:个人出租房屋若未开具发票,暂不征税,但租客为了抵扣个人所得税可能会主动触发缴税。
地方差异:成都、杭州等试点城市的备案率已提升至30%,但三四线城市的执行力度可能相对宽松。
技术漏洞:诸如“借住朋友房收感谢费”等避税手段可能会相继涌现。
对房地产市场的连锁反应
租房性价比下降:若租金涨幅超过15%,部分租客可能会转向购房,从而刺激楼市去库存。
长期规范化:该政策将淘汰投机型房东,推动租赁市场朝着透明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四、实操建议
房东
在租赁合同中清晰明确税费的承担方,可注明“租金含税”或者“税费另付”等条款,以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的经济纠纷。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给予的优惠政策,例如成都的房产税减免政策,并且合理运用修缮费用来抵扣个人所得税,以此降低自身的税务成本。
租客
优先挑选已经完成备案的房源进行租赁,如此方能切实保障自身享受个税抵扣的合法权益。在签订租赁合同时,积极与房东协商添加“租金含税”条款,从而有效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类纠纷。
提示
当前政策正处于缓冲期,而这一缓冲期仅剩余1个月时间。在短期内,租赁市场或许会出现租金波动的情况。然而,从长远视角来看,租赁市场的透明化发展必将有力推动“房住不炒”政策的切实落地。在此,建议房东与租客密切留意地方出台的相关细则,如青岛的租金补贴政策等,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