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5/9/2 11:24:44 | 人气: | 51 |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居民都喜欢用手机点外卖。因为,用手机点外卖就是图个省心,不用自己买菜做饭,也不用出门,就能吃到餐厅里厨师现做的菜肴。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我国外卖用户已经超过5.5亿。这意味着,每两个上网的人,就有一个点过外卖。
不过,有外卖员曾私下表示:“那些送得特别快的外卖,很可能就是给客人稍微加热一下就能吃的预制菜。”实际上,外卖“闪电速度”背后,就是很多商家和连锁店都是用中央厨房送的半成品,简单加工一下就能出售。而现做的饭菜无法在时间上满足客人的要求。
写字楼下那个取餐柜,等到人心都焦了,好不容易拎上来的盒饭,早就凉透了,手机里那份看着没啥特别的炒饭,价格悄悄涨到了30块,手指头悬在屏幕上就是点不下去。
好多人这时候才回过神来,那个曾经给我们“续命”的外卖,好像正被一个更厉害的选手给顶了,这个选手叫预制菜,只要三五分钟就能弄好端上桌,价格能便宜差不多一半,用的什么食材自己还能看得到。
这东西不光是把超市的货架给占满了,它还在餐厅后厨、在你家厨房里,安安静静地就把原来的玩法和规矩都给改了。
北京朝阳,大清早五点钟,生鲜超市里头一排排的预制菜摆得整整齐齐,最先进门的都不是大爷大妈,反倒是一群急着去上班的年轻人。
28岁的陈琳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她手里拎着两盒梅菜扣肉还有一份酸菜鱼,“放以前,我天天早上七点闹钟一响就得点外卖,现在好了,头天晚上从冰箱里拿一盒预制菜放冷藏,早上起来蒸个10分钟就能带走当午饭,比外卖省15块钱不说,油盐还少”,她自己手机里的订单记录翻出来一看,去年7月那会儿一个礼拜平均要点12次外卖,今年同一个时间只点了3次,剩下的正餐全靠预制菜给顶上了。
这种变化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中研普华2025年8月的一个报告就说了,2024年全国有62.3%的上班族都减少了叫外卖的次数,这里头48.8%的人清清楚楚地表示,自己是转向预制菜了。
外卖跑了十年,为啥现在被挤到后面去了,三个老毛病藏不住了。
一个是食品安全,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收到的餐饮投诉里,外卖卫生问题占了四成还多,之前还有平台被扒出来,137家店没证就敢开张,后厨油腻腻、食材过期的小视频,隔三差五就在网上冒出来。
再一个是价格,拿北上广来说,从2020年到2025年,一份盖浇饭的平均价从18块涨到了29块,涨了61%,同样分量的预制菜平均下来才16块。
最后一个是效率,一到高峰期,压力一大就顶不住了,外卖骑手自己都说,“早高峰一个骑手身上挂着15单以上,超时是家常便饭,要是再赶上下雨天,晚一两个小时都正常”,当“快、省心、便宜”这三样东西都打了折扣,大家自然会去找新的出路。
预制菜现在就是用一种特别直接的方式在抢地盘,最先点头买单的是那些连锁餐厅。
杭州一家连锁火锅店的老板王磊把账本摊开算,“以前我们后厨得有8个切菜配菜的,6个厨师,光人工一个月就12万,现在用了预制菜的半成品,只要3个厨师做最后的加工就行,一个月能省下来7万多”,更省心的是所有东西都标准化了,同样一道毛血旺,以前这家店做得淡一点,那家店可能少个配料,现在靠着统一的料包,全国50家门店能做到口味一模一样,这也是为啥2025年餐饮店里预制菜的渗透率一下子冲破了80%,像海底捞、西贝这些大牌子,超过六成的菜都开始用预制半成品了。
家里的锅碗瓢盆也跟着变了样,今年过年,深圳的李雯准备了八道菜,里头五道都是预制款,“我爸妈年纪大了,以前弄一桌年夜饭得忙活两天,今年我提前买了佛跳墙、东坡肉的预制菜,回家热一下就成,一家人都轻轻松松的”,电商平台上那种“年夜饭预制套餐”,2025年春节期间销量比去年猛涨了380%,6到8个人的套餐卖得最好,一套三五百块钱,算下来比去饭店吃能便宜快四成。
县城里的市场也被打开了,山东有家企业做了个“10人份预制套餐”,把扒鸡、红烧肘子这些硬菜都装在一个箱子里,288块钱一套,比请个厨师上门做饭省一半的钱,在山东、河南已经有20多个县城都开始这么干了。
政策的风向也在给它加油,2024年到现在,已经有15个省份都出来表态支持,广东设了个50亿的产业基金,条件合适的企业有机会拿到最高2000万的补贴,山东把预制菜当成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企业要地审批都给优先通道,福建还给开了出口的绿色通道,帮着企业把东西卖到国外去。
更要紧的是监管也跟上了,2024年3月,六个部委一块发文,头一回把预制菜是啥,生产标准是啥,怎么监管都说清楚了,还要求企业必须公示食材从哪来的,用了什么添加剂,让大家买得心里有底。
当然,跑得太快也容易摔跤,去年9月,一个挺有名的牌子就被曝出来“拿冻品冒充鲜品”,嘴上说着是“鲜切鸡胸肉”,实际上是冻了超过6个月的肉,大家一下子就不信了,标准不一样、质量好坏不一的老问题也被人翻了出来,比如都叫酸菜鱼,有的按“方便菜肴标准”做,有的按“速冻食品标准”来,结果保质期一个30天一个180天,居然都算合格。
为了解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2025年5月,全国预制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第一批像《预制菜生产通用规范》、《预制菜冷链物流要求》这些12个国家标准已经开始制定,计划在年内就实施。
技术也在后头推着走,山东一个预制菜智能工厂里,从洗菜、切菜到调味、包装,整个流程都是机器人在干,一条生产线一个小时能做2000份,重量误差不超过5克,工厂负责人说,“我们引进了AI味觉系统,能特别准地模仿大厨的调味比例,比人手操作稳定多了”,更厉害的,是用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预制牛排”,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已经把样品做出来了,吃起来跟真牛排差不多,还能减少90%的碳排放,估计2026年就能大批量生产。
包装这边也没闲着,能降解的玉米淀粉材料、自己能加热的包装也都在铺开,吃起来更方便,对环境的压力也更小了。
外卖肯定不会坐着等死,反击已经开始了,年初就有平台上线了“预制菜外卖专区”,跟商家一块推“加热就能吃”的套餐,还保证20分钟送到,另一家平台直接拉上农场,搞起了“鲜切食材+调料包”的“半预制菜”,主打一个“新鲜现做”的概念。
不过,平台自己心里也清楚,一个运营总监的话就把难处说明白了,“预制菜最厉害的地方是价格和方便,外卖平台在这两方面很难跟它争,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守住那些预制菜不好替代的品类,比如现做的奶茶、新鲜水果这些”,这意思就是外卖会守住“即时+个性化”这块地盘,预制菜就把“家庭+批量”的场景给吃下来,大家各管一片天。
所以,这事真能叫“外卖终结”吗,其实更像是大家重新分工了,中国餐饮协会的研究员张颖判断得挺准,外卖的强项是即时性和个性化,适合救急、一个人吃,预制菜就更适合家庭日常、请客吃饭、单位团餐,它俩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是互相补位的。
不过有件事大概率是真的,随着成本再降下来、标准慢慢统一、技术再往前走一步,未来五年预制菜占的比例肯定还会更大。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不光是“吃什么”的一个小选择,更是“怎么吃”的生活方式的重新建立,如果你是上班族,学着把预制菜和新鲜蔬菜、蛋白质搭配一下,10分钟就能搞定一顿饭,营养也够,如果你是开餐厅的,可以考虑把预制半成品用在高峰时段和那些容易损耗的菜上,既能控制成本又能稳定口味,店里的特色菜照样自己现做,如果你想创业,可以多看看上游的食材标准化、冷链细分、环保包装这些环节,供应链里到处都是新机会。
外卖不太可能一下子就没了,但一个效率更高的餐饮时代,已经按下了快进键,超市里预制菜的货架摆得越来越长,小区楼下也出现了预制菜的自提柜,你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它来搭配一日三餐,下一次,你还会守在那个取餐柜前头等那份慢慢变凉的饭,还是会把冰箱里那盒预制菜扔进锅里,三五分钟就端上桌?
准备好吧,选择权回到你手里了。
还没有对此评论!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