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装修舍得下本的人不少,可像重庆这位姑娘把三万多花在改落地窗上的倒真不多见。有人说改窗不划算,买个好沙发都能撑门面,但人家图的是推开窗就能看见春芽冒尖儿、夏雨落檐、秋叶铺路、冬雪压枝。这哪是窗户啊,分明是把自然博物馆搬回家了。
我以前也觉得家里弄那么大的玻璃不实用,担心清洁费劲、隔音不好,现在才咂摸出味儿来。咱们这些奔四奔五的人,家里哪个角落不是塞满杂物?鞋柜顶上堆旧杂志,飘窗垫下压着换季衣服,好好一扇窗愣是被当成了储物间。可要真腾出两平米,擦亮玻璃框住外头的天光云影,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对着发会儿呆,那股子熨帖劲儿能抵得上两壶热茶。
去年我把儿子堆在阳台的旧滑板车挪走,支了个简易茶台。如今坐那儿喝茶时,发现对面楼顶有群鸽子定点盘旋,楼下梧桐树每年四月中旬准时长新叶。这些细微变化从前匆匆忙忙从没留心,现在倒成了日常里的小确幸。说到底不是钱的事儿,是在钢筋水泥里辟出一方能感知时光流淌的天地,这钱就花到了刀刃上。
有人觉得改造家必须搞全屋定制才叫升级,其实生活情趣往往藏在细节里。就像重庆姑娘那扇被夸“绝绝子”的窗,贵在框住了流动的四季,让平常日子沾了诗意。说到底,家不单是个遮风挡雨的地儿,更是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成风花雪月的道场。窗里窗外都收拾敞亮了,心也就跟着透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