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 发布时间: | 2025/10/22 15:44:04 | 人气: | 34 |
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成都正悄然推倒学校之间的围墙。
2025年起,成都市启动了一项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
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包括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等。
这项改革被广泛解读为“取消中考”,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成都市教育局明确表示,贯通式培养试点不是学制改革,不调整现行学制,而是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探索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或初高中6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
01 何谓贯通式培养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升初的摇号、初升高的中考等关键节点如同一个个“关卡”,令学生和家长处于“阶段性”紧张状态。
而贯通式培养打破了这些升学壁垒,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升初摇号的不确定性和初升高的中考的竞争激烈性。
具体来说,成都的贯通式培养实行“三项贯通”:学段贯通、课程贯通和素养贯通。
学段贯通面向参与贯通式培养的全体学生,不搞选拔掐尖,自愿参与的学生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接读到高三,或从初中一年级直接读到高三。
课程贯通要求试点班级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素养贯通则明确贯通培养试点班级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三种关键能力。
中学阶段重点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格素养”三种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素养逐级进阶。
02 改革细节与进程
成都市教育局透露,首批参与试点的8所学校将在小一或初一年级确定2个班(每班不超过45人)为贯通培养班。
这些班级的学生将从该校小一(或初一)入学的政策性入学学生中产生,家长根据学生实际,自愿报名参加。
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采用电脑随机录取方式确定,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方式遴选生源。
值得注意的是,试点方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生中途可自愿申请退出,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学生退出。
退出贯通培养班的学生,将回到同年级其他班级就读,充分保障学生就学权益。
03 改革背后的价值取向
成都市教育局表示,推动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动育人方式改革,缓解教育焦虑”。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为能在升学中占据优势,学生们不得不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学业负担不断加重。
家长则四处奔波,为孩子选择学校、规划学习路径,心力交瘁。贯通式培养打破了这些升学壁垒。
除了缓解焦虑,贯通式培养更涉及课程体系的创新。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连贯的教育环境中学习,避免因升学导致的课程断层和重复学习的问题。
老师能够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这种安排,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人格形成都大有裨益。
04 公平性问题探讨
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得不面对公平性质疑,贯通式培养也不例外。
评论指出,贯通式培养是一项好的试点,但必须要过“公平关”。毋庸讳言,义务教育之后的升学考试的本质就是筛选。
筛选的结果必然是有人过关、有人被淘汰。而两种贯通式培养都避免中考的检验,“直通”高中。
这相较于绝大多数必须要经历中考的学生已是极大的优势。
如果能切实做到“自主报名”“公开摇号”“不搞选拔掐尖”等来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以及对学生和家长选择权的尊重,确实是一项值得期待的改革试点。
05 中考改革的大背景
成都的贯通式培养试点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考改革大背景下的组成部分。
2025年成都市中招政策已经有了显著调整:取消“省重线”、合并录取批次、普通高中扩招、增加志愿个数。
“5+2”区域将取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填报志愿指导线”(简称“省重线”),只设置“普通高中填报志愿指导线”(简称“普高线”)和“职普融通班填报志愿指导线”(简称“职普融通线”)。
这意味着,只要成绩在普高线上的学生都可以填报所有面向“5+2”区域招生的普通高中。
同时,今年“5+2”区域高中录取将由原来的3个批次合并为两个批次。
第二批次的志愿个数由往年的7个增加到8个,考生可选择8个不同学校,增加更多进入心仪学校的机会。
这些改革措施与贯通式培养试点共同构成了成都市缓解教育焦虑、推动育人方式改革的系统性努力。
06 未来展望
成都市教育局表示,将不断总结改革试点成效,逐年扩大试点范围。
这预示着,如果试点顺利,更多学校和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贯通式培养中。
当然,教育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贯通式培养试点,体现了教育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培养的转变,难免会遇到挑战和问题。
但作为缓解教育焦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有益探索,它已经值得给予肯定和掌声。
教育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成都的贯通式培养试点,体现了教育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培养的转变。
这些试点班的学生们,在全新的培养模式中,他们的成长路径将与过去截然不同。
他们不会经历中考的压力,而是在一个连贯的体系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逐级进阶。
| 还没有对此评论!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