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 发布时间: | 2025/10/23 15:30:36 | 人气: | 21 |
美国司法部副部长丽莎·摩纳哥曾说过:“我们将继续使用所有工具所有资源,提高勒索袭击和网络袭击的成本”。 而这一次,美国将这种决心用在了打击柬埔寨“太子集团”的电诈网络上。
2025年10月,美国司法部宣布没收了近13万枚比特币,价值高达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0亿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没收行动。
藏在数字背后的主脑是拥有英国和柬埔寨双重国籍的商业巨头——陈志。 他表面上是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的房地产、金融大亨,实际上是亚洲最大跨国犯罪组织的“话事人”。
一、陈志的双面人生
在柬埔寨,陈志曾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2020年7月,他被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授予奥克纳勋衔,甚至担任过洪森及其继任者洪马内的顾问,职级等同部长。 表面光鲜的慈善家背后,却隐藏着亚洲最大跨国犯罪组织的真面目。
美国检方在10月14日纽约联邦法院的起诉书中揭露,陈志及其团伙在柬埔寨全境建造和运营了至少十个专门用于诈骗的园区。 这些园区如同监狱,内部囚禁着被虚假工作承诺诱骗而来的劳工。
他们通过网络联系受害者,用花言巧语和虚假的投资盈利承诺,诱骗对方将加密货币转入指定账户。
一份集团内部文件甚至还教授员工如何与受害者建立信任,建议不要用“过于漂亮”的女性照片做头像,以显得更为真实。
网管出身的他,最早通过网游游戏币洗钱赚取第一桶金。 在柬埔寨,他一边积极从事慈善工作——拍摄公益电影、设立奖学金、给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另一边却通过捐款拉拢柬埔寨官员,获取政治背书。
这种“慈善洗白”模式,与中国某些落马“慈善家”的套路如出一辙。 更荒诞的是,陈志对抖音网红的痴迷成为其落网的潜在弱点。 他通过“钞能力”与多名头部网红发生关系,而这些网红转战小红书后晒出的全球奢侈生活,反而为调查人员提供了追踪其资金流向的线索。
二、科技奴役与百亿洗钱
太子集团的诈骗手法并非小打小闹,而是工业化运作。 美国司法部文件描述,该团伙设立了“手机农场”,仅两个窝点就拥有1250部手机,控制约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
这些账号每天针对全球受害者实施“杀猪盘”诈骗:先通过情感培养获取信任,再诱导对方将资金投入虚假加密货币投资平台。 据起诉书披露,陈志曾公开吹嘘每日可获利3000万美元。
更残酷的是,诈骗本身建立在人口贩运和强迫劳动之上。 被诱骗至园区的劳工遭受护照没收、暴力威胁和隔离监禁。 美国检方形容这是一种“现代奴役与高科技诈骗的结合体”。
洗钱环节则展现犯罪集团的技术升级:赃款通过“分散—归集”模式处理,即先将资金拆分成小额,再通过多个加密货币钱包混合转移。
陈志团队甚至利用迪拜的数字钱包和香港的空壳公司构建复杂通道,使资金最终流入伦敦豪宅、毕加索画作和私人飞机等资产。
然而,技术依赖也成为其致命漏洞。 由于比特币洗钱流程复杂,陈志手下将账户私钥和助记词保存在电脑中。 泰国警方在抓获一名助手后,查获了记录12个英文单词助记词的设备,美国执法部门据此破解钱包地址并冻结资产。
这种“因懒致败”的细节,暴露了犯罪集团在精密运作下的低级失误。
三、柬埔寨高官与跨国保护伞
陈志的犯罪帝国能持续扩张,关键在于“上头有人”。 起诉书显示,太子集团与柬埔寨多个高官关系密切,甚至通过慈善捐款直接换取政治庇护。
集团旗下金贝赌场与柬埔寨政府关联深厚,2025年6月柬埔寨政府新闻稿证实,金贝赌场归太子控股集团所有,陈志担任首席执行官。 这种政商勾结模式,使得园区在柬埔寨境内长期运作而未被清查。
跨国保护伞同样惊人。 太子集团在香港直接或间接控制10家公司,包括上市公司致浩达和坤集团。 这些实体经营保险、信托等业务,为洗钱提供合法外衣。
当香港记者前往尖沙咀商厦调查时,保安直接拒绝采访,显示其防范严密。 此外,集团在东南亚与阿联酋的房地产、金融布局,进一步构建了资金转移的灰色通道。
美国司法部的长臂管辖此次展现锋芒。 其管辖权依据包括:诈骗针对美国公民(效果原则)、资金流经美国金融机构,以及行为危害美国金融秩序。 这种基于微弱联系行使域外管辖权的做法,虽在国际法存争议,但成功截断了陈志的资产链。
四、美国如何“黑吃黑”
此次没收行动的核心突破点在于技术取证。 美国执法部门通过区块链分析工具,追踪到太子集团诈骗活动中使用的比特币地址集群,并发现资金最终汇集至陈志控制的核心钱包。
泰国警方提供的助记词成为关键钥匙——调查人员据此计算出对应钱包的地址哈希值,实现资产冻结。
法律程序上,美国采用“民事没收”与刑事指控双轨并行。 民事没收仅需“优势证据”证明资产属非法所得,比刑事定罪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更低。
法院先登报公告认领,无人敢应后直接走没收流程。 这手法被网友调侃为“反向杀猪盘”:利用犯罪者的贪婪设局,精准追赃。
此次行动还折射美国数字货币战略转变。 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将没收的加密货币纳入国家资产。 没收陈志的比特币不仅打击犯罪,更充实美国数字资产储备,实现执法与政策目标的统一。
五、诈骗经济链的脆弱性
案件曝光后,柬埔寨西港中国城园区出现大规模撤离。 目击者称多家公司连夜解散,员工抱电脑逃离。 这种“树倒猢狲散”的景象,揭示诈骗经济链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英国公布中国女性张亚迪涉55亿英镑加密货币诈骗案,手法与陈志案高度相似:伪造证件逃往伦敦购豪宅,最终因裤袋藏私钥账簿被捕。
两起案件共同指向加密货币犯罪的核心矛盾:比特币虽具匿名性,但区块链交易公开可溯,一旦私钥泄露,资产即失控。
而犯罪者对技术的过度自信,往往成为执法突破口。 正如美国司法部长所言:“我们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美国将使用一切手段追回被盗资产”。
此案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悖论:美国凭借技术优势“黑吃黑”追回赃款,是否意味着强国可借司法之名任意截流全球灰色资产?
当数字货币成为犯罪温床,国家主导的“以诈制诈”是否将催生新型数字霸权? 陈志的落网警示了犯罪者,但大国博弈下的加密货币战场,规则究竟由谁书写?
| 还没有对此评论!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 电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