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城乡网! |
发布时间: | 2023/4/3 21:16:53 | 人气: | 763 |
1994年,台湾地区的一所医院中,有一名年过八旬的老妇人,引起外界的轩然大波。因为她宣称自己知晓“军统局长”戴笠的死亡真相。
“他不是他杀,也不是飞机失事而亡,而是自杀!”
此言论一出,惹得人们议论纷纷。但是,就在众人准备进一步探究清楚时,老妇人却病逝,这一种关于戴笠死亡的猜测,被蒙上一层迷雾。
老妇人是谁?为何会说出与世间流传的“戴笠死因”完全不同的版本?戴笠之死究竟有什么道不明、说不清的隐情呢?
在世人对戴笠的评价中,不乏有“杀人成性的大魔王”、“国民党中对的最精明的特务头子”。只要一提起他,无人不觉得恐怖。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还有他那风流好色的特性。
学生、富家千金、上流社会的名媛,甚至别人的老婆,戴笠都有染指。但是,其交往的情人中最特殊的一种,当属军统局的女特务,里面由他亲自挑选,不仅长得好看,执行任务也是速战速决,令人称奇。
而那名老妇人,正是戴笠手下众多女特务中的一名,叫陈华。
对于擅长收买人心的戴笠而言,将数名情妇玩弄于股掌之间简直轻而易举。但是,最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几乎每一名情妇,都对他忠心耿耿,陈华也是一样。
在那个战乱四起的年代,陈华沦落成无依无靠的孤儿,得到戴笠赏识后,她很快进入军统局,而心中也非常感激在乱世下解救自己的“英雄”,甚至暗暗立誓:“今生今世,永不背弃雨农!”
在军统里,陈华逐渐成长为一名谋略与胆识双双过人的女特工,甚至还招来许多追求者。但她却始终如一地痴迷戴笠,沦落成一个情妇,甘愿做对手攀登权力高座的垫脚石。
可以说,陈华的存在,是戴笠手握重权的重要促成诱因。因此,他们之间的信任无人能及,特别是对戴笠而言,与陈华无话不谈。
1946年,在戴笠乘坐飞机去往上海之前,曾秘密召见过陈华。当陈华如往常一般进行完工作汇报,而戴笠却反常地沉默不语,许久,他缓缓地说:“若军统不复存在,不用校长动手,我会自裁。”
后来,陈华向外界回忆这次与戴笠的对话,还喃喃道:“我在雨农身边工作数年,可是,那次是我第一次见他如此消沉与伤心,隐隐察觉到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果不其然,陈华从第二天的电台中,得知戴笠去世的消息。
起初,她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戴笠“狡兔三窟”,应该是做局假死,必定能安然无恙,直到听见那句“在一具烧毁尸体的牙齿上,发现与戴笠一模一样的金牙,确认其亡故”,她顿时瘫坐在地,嚎啕大哭。
因为戴笠是国民党的高层人员,其遗体与葬礼,并非陈华这般的级别可以随便见到并参加。因此,她未能送爱人最后一程,心中也久久不能平息。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陈华不得不追随而去,但往后境遇却天差地别,在医院做护工后,才勉强维持生计。但是,她一直对戴笠之死而耿耿于怀,于是才在晚年说出那番耸人听闻的“死因推测”。
陈华清楚简单的结论,不能让众人信服,还煞有其事地给出自己的解释:“戴局长是所有特务的典范,因此他做事也非常谨慎,尤其是出行前,无论是天气状况,还是交通工具,都会事无巨细的检查。”
在她看来,戴笠登上那趟“致死飞机”前,一定会排除所有事故的可能性。而且,她还说:“戴笠出行必带心腹,也不可能有随行人员叛变的可能性。”
可是,陈华的这些言论虽然看起来有理有据,但因为缺乏证据,再加上无法避免她存在主观论断的可能,所以“戴笠自杀”的猜测不能被外界所完全接受。
不过,依旧有一部分猎奇心理的观者,决定对陈华进行更加深入的采访了解,说不定能剖析出更多有力的证据。但是,正当众人兴致冲冲,却被告知:她已经因病去世。
戴笠的情人晚年跳出来讲述其死因,却又不清不楚地去世。这些接二连三的迷雾,笼罩在人们的心中,加大了好奇心,开始围绕陈华口中那句“军统不复存在”的话,追究其因……
“蒋介石的佩剑”,是外界对戴笠的评价,也贴切地道明他虽然手握国民党情报大权,却对蒋介石忠心耿耿。
1897年,清政府昏庸无能,致使外国列强疯狂瓜分中华大地,而戴笠正是在这一年出生,由于迷信的说法,还有别名“戴雨农”。
那时,他家因为其曾祖父戴启明在镇压天平天国运动中立下战功,加官进爵,在老家浙江名震一时。可惜,到了他父亲戴士富这一辈,家业几乎被挥霍殆尽,难逃家道中落的命运。
父亲离世后,戴笠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着做长工勉强度日。因为生活贫穷,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可惜,那股子聪明劲终究没有用到正道上。
戴笠经常在学校里偷鸡摸狗,在一次偷盗同学的物品时被当场抓获,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校长气急败坏,冲他喊道:“人赃并获,狡辩也无用,直接开除吧,我们这座小庙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戴笠讪讪离去,但因为母亲的担忧,不得不前往杂货店做活计。不过,他志不在此,没多久远赴上海,得到青帮头目黄金荣的赏识,与杜月笙也交往密切。
当时,未发迹的蒋介石也在上海谋前程,后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而且胡宗南也考上黄埔军校,戴笠看着两位老乡平步青云,也萌生投军的想法。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连续报考两次后,才终于以优异成绩顺利考试。
众所周知,蒋介石平生有两大挑选心腹的特点,第一是黄埔军校嫡系出身,二是浙江老家人。而戴笠则当之无愧地占据这两点,其后来的的发展之路也顺风顺水。
可是,戴笠要想完全获得蒋介石的信任,需得费一番功夫。
1927年8月,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被情势所迫,宣布下野,人生跌落到谷底。而戴笠却颇具前瞻眼光,竟然抛下一切,不管不顾地跑到浙江奉化,规劝蒋介石必定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对他而言,只是在赌蒋介石是否能重振雄风。事实证明,他赌对了。但是,单凭在低谷时期的小恩小惠,又怎能完全收获蒋介石的信服,最主要的还是看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再度进入国民党的高层权力中心后,已经充分意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戴笠玩命地收集情报,却只能通过胡靖安的手递给蒋介石。
他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决定另辟新径。没过多久,他费尽心思地收集别人的最新情报,亲自赶到蒋介石的府邸,日夜蹲守,只为见蒋介石一面。
“以你的级别,无法获得批准见到蒋校长,趁早认清楚现实吧!”
门卫的奚落与嘲讽,依旧无法撼动戴笠的决心。不过,这一切都被蒋介石尽收眼底,决定任用敢以死相谏的他。
起初,蒋介石认为戴笠不过是沽名钓誉,并没有多少信任。但是,他日复一日地送上稀有情报,还有自始至终的忠心,逐渐打破这层僵局。
另外,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党派争斗不断,而戴笠对于蒋介石的情报部门的重要性无人能及。因此,他渐渐登上国民党高层的位置,还被蒋介石亲自赠字:艰苦卓绝。
不过,戴笠并未就此掉以轻心,因为他非常清楚,蒋介石需要的心腹是奴才与人才的结合体,所以,只有能干与忠心并不够格,还要有“指哪打哪”的绝对服从性。
在蒋介石肆意发动“反革命”政变期间,外界传来众多不满的声音,但戴笠却不分青红皂白地站在反动派的一边,还说:“蒋校长有何安排,都可交代我去办。无论有多艰巨,我都会圆满完成。”
然而,令世人痛恨的是,他的示忠,却要用无数革命先辈与爱国人士的牺牲为代价。
这次过后,蒋介石对戴笠的信任上了一级。而西安事变,直接让两人之间的信任到达峰值。
1936年底,张学良与杨虎城联合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促成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当时的蒋介石手边并无多少可用之才,只能被迫裹挟,是人生中少有的危机时刻。
然而,戴笠得知后独闯西安,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在蒋介石的面前。此后,他更是寸步不离地保护蒋的安全,一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回到南京。
“雨农不顾自身安危,一路护送我的安全,令我倍感欣慰。”
此后,戴笠与蒋介石称得上如如影随形。即便蒋介石后来多次下野,他都是不离不弃地追随到底,还说:“我当年报考黄埔军校,并不在乎是否能谋得高职或入党,只想留在蒋校长身边,一生足矣。”
不得不说,戴笠收获人心的能力可见一斑。可是,蒋介石生性多疑,即便是他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忠的行为,也避免不了猜忌被提防的后果。
在戴笠如日中天,逐渐坐稳国民党二把手的位置时,蒋介石也在背地里紧锣密鼓地安排好一切,可是,他心狠手辣,凡是能称之为对手的人都被清除干净,让蒋介石几乎找不到与其抗衡的存在。
不过,戴笠越是这般杀伐决断,越让蒋介石心生怖畏。在抗日战争末期,他的手下已经接近18万人,其中4万人无时无刻不在为其卖命,连日本首相的身边,都安插着眼线。
“如果不对戴笠加以制衡,其有反心,必定会架空自己的所有权力。”
蒋介石的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很快,由他亲自领导并负责监视戴笠的“五人组”成立,另外四名成员分别是宣铁吉、钱大钧、胡宗南、唐纵共。
不过,戴笠与胡宗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两人曾在重庆戴笠的住处,展开一场密谈,无人知晓他们的谈话内容是什么,被世人称为“浴室密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传闻称戴笠与胡宗南是在商量等蒋介石死后
,两人该如何分配其军权与其他权力。而这番道听途说也绘声绘色地传到蒋介石的耳朵里。
因为国民党的众多大事依旧需要戴笠与胡宗南及其身后的势力做支撑,蒋介石只能装作毫不知情的模样。但他睚眦必较,保不准会在背后做手脚。
这也是戴笠会说出“若军统不复存在,不用校长动手,我会自裁”这句话的原因。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专机从青岛飞往徐州,而后有飞往南京。但由于南京当时的天气乌云密布,而备用降落点的上海也是乌云密布,飞机只能不断在空中盘旋,最后撞上岱山。
虽然被烧毁的尸体已经无法辨认其身份,但那颗金牙敲定了戴笠。蒋介石得知消息后,惋惜地说:“唯君之死不可补偿。”
因为戴笠生前所作所为,让人不可避免地猜测其死因。有人说就是空难,也有人表示是谋杀,而幕后主凶则放在蒋介石、马汉三,以及美国特工的身上。
直到陈华说出“自杀”的死因,让戴笠的死亡更加迷雾重重。不过,这些都因为缺少确凿证据,无法被大众完全信服。
戴笠已死,真相如何,留给世人继续猜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若不是他早早丧命,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恐怕要经历些许波折,这也是周总理曾说过的话:“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早十年成功。
还没有对此评论!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 |